5月16日上午,“文艺名家进校园”系列讲座第三讲在四川文理学院莲湖区西艺术传媒大楼1007举行,本次讲座邀请到中国作协会员、达州市作协副主席杨云新讲散文创作,讲座由基地副姚春教授主持,汉语言文学专业、晨曦国学社、星光文学社等近70名学生聆听了讲座。
杨云新以自己发表在《光明日报》的散文《寻石记》为切入点,系统阐述了散文创作的理论与实践意义。他强调,散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,是国家精神气象与个人价值实现的纽带,并表明散文创作能记录时代脉搏,助力个体圆梦。他结合自身创作经验,解析散文的语言艺术与思想深度,通过分享《寻石记》被选为徐州市中考语文模拟题的案例,生动展示了文学与教育结合的实践价值。

姚春在总结中表示,此次活动凸显了学院“以文化人、以文培元”的育人理念。他指出,杨云新提出的“写作成就人生,亦需谨守底线”观点,与基地“德艺双修”的育人目标深度契合。基地通过搭建巴山作家群研究院等平台,持续引入名家讲学,旨在培养有家国情怀、有专业素养、有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型人才。

此次讲座有利于拓宽师生散文创作视野,深化对文学价值的认知。通过名家与师生的交流互动,进一步推动了区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,助力基地在文化育人方面发挥积极作用。
杨云新简介:笔名时在。四川宣汉县人。大学文化,中共党员。中国作协会员,现任达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,宣汉县作家协会主席。先后在《光明日报》《解放军报》《文艺报》《中国教育报》《陆军文艺》《检察日报》等报刊杂志公开发表长篇报告文学《一个无畏的团长》《气壮山河》;长篇小说《大隐唐瑜》;中篇小说《掉进莱茜河》《水火相融》《马虎》等。先后三次获得四川省报纸副刊好作品奖。两次被四川省作家协会评为“先进个人”。2024年1月12日发表于《光明日报》的散文《寻石记》,被徐州市作为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题。
文:范举园 图:杨阳 审核:王云彤 终审:曾宪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