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站点首页 >> 新闻动态

研究院副教授姚春散文作品《烤匠》荣获“2024年度中国散文年会”二等奖

发布日期:2025-03-09 信息编辑: 浏览次数:

2025年3月7日至9日,由《海外文摘》杂志社、《散文选刊·下半月》杂志社主办的“2024年度中国散文年会”在北京隆重举行。此次年会从2024年度全国公开发表及出版的散文作品中评选出5个年度奖项。四川巴山作家群研究院副教授姚春的散文作品《烤匠》(首发于《散文选刊·下旬刊·原创版》2024年第12期)凭借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想内涵,荣获二等奖。

在此次年会上,《海外文摘》执行主编蒋建伟作了2024年中国散文工作报告,强调散文创作在当下经济复苏背景下,不仅是个人情绪的表达,更是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希望。他指出:“2024年散文创作更多地比较关注个人历史,当下,国内经济形势在复苏,文学不可或缺。生存重压下,每个人在自我的破茧重生的过程中充满了迷雾般的不确定性,这也给作家们在看向现实生活、前往未来日子时提供了一点点希望。一篇好的散文作品,就好比天上撒下的万丈霞光,照耀世界,也温暖人心。”

多位文学界知名人士,包括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白庚胜、原副主席高洪波以及作家梁晓声、周大新等出席了活动。此次年会还举办了8场名家讲座、2024年中国散文朗诵会等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,为文学爱好者和创作者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学习的平台。

(图:姚春与著名作家梁晓声合影留念)

姚春,四川文理学院副教授、中华诗词学会会员、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、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及达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,也是四川巴山作家群研究院的重要成员,其创作成果丰硕,著有诗文集《戛云步月》、学术专著《章继肃生平与学术》以及散文集《远山无高度》。

文:郑恩培初审:王云彤终审:曾宪文

附:获奖作品原文

烤 匠

◎ 姚 春

写下“烤匠”两个字,就会情不自禁地馋涎欲滴。

那天吃烤匠的情境,它如一支夏日月光下悠扬的小夜曲,在我心海里荡漾,澡雪着精神的洗礼。我们像一排雁阵,在川西的龙泉山、东安湖上空欢快地飞翔……

红尘滚滚,芸芸众生,世态炎凉。我们两家有这样的情缘,的的确确是少见了。

回想我们的通家之好也实实在在叫奇缘。2000年年初,我的妻子在川东某县城一小学任教,Z先生的爱人管老师也在这所学校教书。这所小学在翠屏山下,州河之滨,离我和Z先生所在的学校县中学很近。我们的家都安在翠屏山上的中学校园里;我们两家的儿子是发小、同班同学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。每天上学、下学,两个女人带着孩子一路欢声笑语,好不快活;我和Z先生又在高中一个年级组从事教学和管理工作,是无话不谈的同事,关系可以说是亦师亦友;两家第一次的邻居,是长达15年的“拱手州河上,执鞭翠屏山”。

后来,Z先生调离县中学校,出任同城另一中学党支部书记、校长,几年后他又在教育局督导室工作;我的妻子也调离原来小学,在同城另外的小学任教,我也调离了翠屏山,到了莲花湖附近的某高校执教。但是,我们两家的友谊并没有因为大家都离开了翠屏山而中断,有一天突然知道,原来我们的新家,大家又是邻居——江湾城,而且,两家相隔不过5分钟!二度邻居大家都喜出望外,格外珍惜彼此,常有空闲于江湾城公园相约小聚,纵论诗酒,兼及人生,漫步夕阳,沐浴江风。

再后来,奇之又奇的是老天又安排我们在成都成为邻居。两家相距步行也不过几百米的距离。

缘分天注定,有缘总不散。其实,我和妻子的同事,甚至二度同事、邻居,我们在三里坪、翠屏山上、在江湾城的邻居也还是有不少,但,我们与Z先生夫妇的同事、邻居、孩子同学情兼及师友情,长达20余年,可能也会延续一辈子,甚至下一代,这种友谊,古人叫通家之谊或通家之好。除了缘分来解释,也许还有我们共同的职业、业余兴趣、待人接物甚至“三观”一致有关系吧。我们两个男爷们儿,都教语文课;都爱好读书、写作;有亲朋好友来了,都喜欢相邀彼此小酌喝点白酒……几十年来,我们在同一座小城,有许许多多共同的朋友,共沐友谊的氤氲、浪漫和温暖。

话说8月2日上午,我和妻乘火车前往成都。我们坐在公交车上,车里空调冷气开放,还不觉得太热;刚下公交车门外,火辣辣、白花花的太阳光就如烧热了的针在刺钻着我们的全身,同时,立即感觉到一股热浪,如当年处在农村烧窑洞门口,由窰内冲向外的一股烈焰、气浪。下车的人都说:“好热哟,热死人了!”好在公交车站,到火车站就几步路。偌大的广场,在毒辣的日光下,地板砖烫得要把人的脚好似烧红的铁锅上烙肉饼子;广场上候车的旅客或坐或立于几棵如伞的黄葛树的绿荫之下,树叶子嗮蔫得耷拉着脑袋,有的人一只手里噗嗤噗嗤摇着纸扇,另一只手不停地用纸巾揩拭着脸上、脖颈上的汗水;高楼的空调外机发出十分令人烦躁的呜呜呜的转动声……我们小跑进站,钻入候车大厅。这里头有了中央空调,凉快多了。我们随排队人流过检票口,坐上了开往成都的动车。

约11点40分,火车到达成都东站。我们换乘2号地铁前往连山坡站。出站一看我手机上呈现红字的几个没接Z先生的来电,我在车上看书,手机放在包包里,没听见;妻说,她的手机接到Z先生的短信息,Z先生一家在出站口旁的车上等我们。好友的车果然停候在出站口旁,我们下了扶梯,就赶紧向他们车的窗户挥手致意;好友夫妇,立即下车,满脸笑容,一个接我们的行李箱,一个去打开后备箱搁放,这阵仗,把老朋友当贵宾似的,太客气了。车由帆帆(好友儿子,也是我的学生)驾驶,大家喜笑颜开,车上笑聊不表。

此时正是午餐饭点,好友一家为我们接风洗尘,于龙泉天街吃“烤匠”。帆帆说,李伯清有句广告语:“不吃火锅,就吃烤匠”。姚老师和蒋老师喜欢吃什么?我说,吃什么都可以,就吃烤匠嘛。说着几句话的光景,帆帆就把车驶入了公路旁的一座白色建筑物的地下停车场。Z先生就对我们说,这就是龙泉天街——吃烤匠的地方。

Z先生夫妇引领我们一边进电梯,一边介绍周围环境说到:这里西连我们东安湖,东接龙泉山,一湖一山,天街拥有湖山的宁静又有上国蜀都的繁华。我说,“天街”,名字是否从郭沫若的诗歌《天上的街市》这个意境而来的呢?再想,天街,一种情况说街的地形位置很高,好象在天上,这里是平原,而且建筑物只有三四层高,也不显高大,显然不是这种理解;看建筑,几个穹隆白色玻璃的,看得见天光。管老师说:“也许是吧?成都天街多得很,吃住行游购娱,一应俱全,我们东安湖开车过来分分钟的事儿,我们平时一周过来二次……”说说笑笑,约几分钟,帆帆就说,“烤匠”这个店到了。

店子呈长方形,大约四十平方米,房子顶上挂着的餐灯真多,细密如银河系图案,发出幽兰橘黄色的柔和之光,餐桌是长条形,皮凳子排排坐那种。店里5个二十出头的小年轻,三男两女,都穿着黑色的围裙,戴着白帽子,显得十分精神而可爱。其中一个女娃子,把我们请坐下来,拿出菜单,帆帆征求我们后给大家点菜。

“天上飞的,不如地上走的;四条腿的,不如水里没有腿的。”我们烤了两尾鱼,一个蒜香味儿,一个麻辣味儿。只见几个年轻人,分工默契:一人杀鱼、剖鱼,在鱼背上拉花刀;另一个年轻人,负责在鱼身上抹涂佐料,或用刷子,或戴着薄薄塑料手套用手捯饬;并排第三个小师傅负责把涂抹好的鱼,用长方形的盘子装入电烤箱;第四个烤匠小师傅负责炒制黑豆腐和配菜。每一位烤匠师傅,别看他们年纪小,但动作十分麻溜,态度极其专业专注认真。大约20分钟,鱼就端送在我们的桌子上了。烤鱼两面焦黄,旁边红红的辣椒,油亮亮的,使人馋涎欲滴;另一盘,蒜粒白而焦黄,两旁放着黑豆腐,噗呲噗呲冒着气泡,闻着就香死人!大家动筷子,来一口,外焦里嫩,油香、辣香、麻香、椒香、菜香、豆腐香、芝麻香、姜蒜香一起在舌头上口腔里舞蹈:此时,只有一个字“爽”!两个字“过瘾”!几支啤酒下肚,两条鱼扫荡得干干净净。

烤匠,我是第一次吃。“烤匠”,应该是汉语时代发展的新词汇。它可以指烤出的美食,又可以指具有匠心的烤食师傅。烤匠美食之所以使人大快朵颐,风靡川渝城市圈,进而大江南北。我想,烤匠烤匠,烤的是师傅的匠心。我们在友谊的熔炉里,用匠心烤炼着温良恭俭让,才有我们的通家之谊。

(作者:姚春,首发于《散文选刊·下旬刊·原创版》2024年第12期)

 

  • 四川巴山作家群研究院 蜀ICP备06020089号
  • 地址: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塔石路519号 邮编:635000